夏日的黎明湖沙滩,总能迎来一群特殊的“小工程师”。
他们带着塑料小铲、卡通水桶和各式模具,在细软的沙地上开启“造城计划”——堆沙堡、挖水渠、建“宫殿”,用沙粒搭建出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童话世界,成为湖畔最生动的风景线。
沙地上的“工程项目”:从雏形到“王国”
8月9日,午后的阳光为湖面镀上金边。5岁的安昕正蹲在沙地上,用小铲将潮湿的沙子拍实,他身旁的“城堡地基”已初具规模。
“这是护城河,要挖得深一点儿,不然怪兽会进来。”他一边念叨,一边招呼爸爸帮忙搬运“建材”——几捧从湖边捞来的湿沙。
几分钟后,一圈环形“护城河”环绕着方形沙堆,安昕又用自带的贝壳嵌在沙堆顶端,宣布“城堡的塔楼完工了”。
不远处,3名小朋友正合作“开发”一片“沙滩小镇”。年纪稍大的小朋友负责规划区域,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出道路和房屋轮廓;另外几名小朋友则用不同形状的模具压出“学校”“医院”和“公园”。
“这是滑梯,要用弧形的沙子做。”一名男孩指着一个半圆沙堆解释,小手在沙堆上抹出光滑的曲线。
路过的小朋友被吸引,主动加入“施工队”,用小桶运来沙子填补“道路凹陷”,原本的两人小队很快扩成了5人“工程组”。
“沙子是最好的‘建筑材料’,能随意塑形,还能和水搭配。”在一旁陪伴的家长刘女士说。从最初歪歪扭扭的小沙堆,到如今带“地下隧道”的“多层城堡”,儿子的“作品”的创意,总能超出她的预期。
游戏中的成长:沙粒教会的“大道理”
这些“小工程师”的“施工过程”,远不止玩闹那么简单。6岁的朵朵在搭建“沙堡”时,遇到了难题:沙子太干容易坍塌,太湿又会变形。她试了几次都失败了,急得差点儿哭出来。
妈妈没有直接帮忙,而是指着湖边:“你看湖水边的沙子,是不是不容易散?”朵朵顺着指引跑到湖边,挖了一捧带水的湿沙,果然轻松堆出了稳固的沙墙。
“原来沙子和水要搭配好才行!”她恍然大悟,此后每次“施工”前,都会先去湖边“取水”。
合作也是“工程项目”中的重要课题。3个小男孩在挖“地下隧道”时,因为“挖掘路线”产生分歧:一个想从东往西挖,一个坚持南北走向。
争执了几分钟后,年纪稍大的男孩提议:“我们画个地图,从中间向两边挖,最后汇合好不好?”这个主意得到一致认可,他们蹲在地上用树枝画“设计图”,分工明确——一人负责挖主通道,两人清理“隧道”里的余沙,最终成功打通“隧道”时,3个孩子击掌欢呼。
“孩子们在玩沙子时,不知不觉就在学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家长张先生观察到,沙堆坍塌时,孩子们会尝试调整沙子湿度;和同伴意见不合时,会慢慢学会协商。“这些能力比堆出完美的沙堡更重要,而沙滩恰好给了他们试错和成长的空间。”
为了让“小工程师”们安心创作,沙滩管理方也做了不少贴心安排。沿湖区域设置了“安全线”,提醒孩子们不要进入深水区。
傍晚时分,夕阳为沙滩镀上暖金色,“小工程师”们的“作品”在余晖中闪着微光。
这些用沙粒堆成的童话世界,或许会在夜晚被湖水抚平,但孩子们在其中收获的快乐、创意与成长,早已悄悄扎根在心里。
黎明湖沙滩上的“小工程师”们,正用最纯真的方式,诠释着创造的意义:最伟大的“工程”,从来都源于一颗热爱探索的童心。
记者:庄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