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从齐齐哈尔泰来县的懵懂少年到大庆精神的传播者,从连环画前的憧憬者到理论研究的深耕者,肖铜用三十年光阴,完成了从向往者到传承者的蜕变。如今,作为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他依然续写着这座城市的精神传奇。
8月18日,记者采访了肖铜,听他讲述自己与大庆的故事。
童年记忆里的精神启蒙
1971年,肖铜出生在齐齐哈尔泰来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在那个文化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一本本泛黄的连环画成为他认识世界的窗口。
“铁人跳进泥浆池的画面,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肖铜回忆,《大庆战歌》《创业》等描绘石油会战的读物,让“大庆”这个地名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命运的巧合让这份向往更加真切,第三代铁人李新民不仅是他的同乡,还是他二哥的同学。通过这位“身边的铁人”,肖铜对大庆精神有了更为立体的认知。
从克山师专到哈师大,再到考入东北石油大学党史专业研究生,肖铜踏上了这片魂牵梦萦的热土。
1995年,肖铜在大庆市第七人民医院开启了职业生涯,凭借扎实的文字功底,他在宣传岗位上崭露头角,成为系统内有名的“笔杆子”。
2000年,肖铜成了家,完成了从“异乡人”到“新大庆人”的身份转变。
讲台之上的精神传承
2002年,肖铜调入大庆市委办公室,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开始系统研究大庆精神的理论内涵,先后主编和参与12部相关著作。
其中,《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学习读本,被列为党员干部学习教材,《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辉煌》,更成为建党百年献礼之作。
2010年进入党校系统后,肖铜找到了传播大庆精神的最佳舞台。他指导的教学专题连续五届获得全省党校系统教学大赛第一名,创下地市级党校“五连冠”的纪录;微党课荣获中组部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一等奖,全国只有两个,东北仅此一家。
2024年调任现职后,肖铜将大庆精神融入医学教育体系。他带领师生走访铁人纪念馆、东北石油大学等教育基地,开发特色课程,短短半年时间,学校2名教师在全国教学展示中获奖,1人入选全国“育人故事”50强。
面向未来的精神守望
在肖铜的办公电脑里,“大庆精神”相关文档已积累4000余篇,从“三老四严”到“四个一样”,从“十大观念”到新时代内涵,这些关键词记录着他三十年如一日的学术轨迹。
“大庆精神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精神动力。”肖铜说。
在大庆的发展史上,正是无数像肖铜这样的传承者,让精神火炬代代相传。
他说:“讲好大庆故事,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使命。”这既是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担当,更是一位“新大庆人”对第二故乡的深情告白。
记者:邹影 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