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里的精神传承 -凯发k8国际唯一

  中国文明网大庆站 >> 凯发k8国际唯一首页幻灯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里的精神传承
发布时间:2025-09-01      来源:大庆网    

参观者拍照记录铁人的故事。

  8月21日8时50分,记者一行来到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距离开馆尚有10分钟,门口已经排起长队,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静静等候开启一场红色精神之旅。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9时整,参观人群有序进入展馆。铁人王进喜的铿锵誓言,伴随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在各个展厅间回荡。这座承载着石油工业记忆与红色精神的场馆,就此开启了又一个忙碌而意义非凡的一天。

  “孩子们,你们能想象吗?铁人王进喜爷爷不顾搬运钻机时被砸伤的腿,扔掉双拐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时,该是怎样的感受?”纪念馆宣教部副主任田静在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小铁人营”公益研学营的孩子们讲到王进喜用身体搅拌泥浆的事迹时,眼里闪着泪光。

  听到这里,孩子们也静默了。

  来自新疆托里县第二中学的高中生阿戈尔柯·加斯波拉提,凝视着眼前的画面,在笔记本上认真地写下:“我站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是什么样的一种信念,能让人忘记疼痛、不顾危险,为了国家石油事业拼尽全力?”

  今年39岁的田静已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担任讲解员16年。

  “很多人觉得我们只是重复讲述历史,其实不然。”她说,作为“老会战”的后代,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理解早已融入血脉。

  “我们不能让游客白来一趟,要让每个人都能从故事里感受到精神的力量”。为此,田静会根据参观者的年龄、身份调整讲解方式,面对孩子多提问引导思考,面对老石油工人则侧重细节共鸣,让每一次讲解都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桥梁。

  “做好铁人精神的传播使者”——这是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全体讲解员每天在铁人雕像前宣誓的内容,也是他们坚守的初心。田静说:“每一次讲述,都是在唤醒一段历史记忆,让铁人精神的温度穿越时空,这份触动也支撑着我们不断前行。”

  在“人拉肩扛”复原场景前,贵州省遵义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委主任董爱民驻足良久。此次他带领50余人的学习团队来大庆交流,特意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列为必访站点。“铁人的事迹,我们小时候在课本里读过。今天走进馆内,看着这些实物、听着这些细节,更觉得震撼。”董爱民感慨,“当年条件那么艰苦,老一辈石油人却硬生生拿下了大油田。现在我们的条件这么好,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我们一定要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带回家乡,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

  “那时的条件是真艰苦啊!”在“干打垒”复原场景前,几名来自山东的年轻游客围着讲解员,认真询问当年石油工人的生活细节。

  展台内,一顶磨损的旧帽子吸引了众人目光,来自哈尔滨的尹女士特意带着即将开学的女儿驻足观看。“现在的孩子大多在蜜罐里长大,很少知道过去的艰难。”尹女士说,“我想让她‘看见’这些真实的故事,明白今天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

  10时许,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内的参观者愈发密集:身着校服的学生们认真记录,一身戎装的军人神情肃穆,鬓发斑白的老石油工人对着旧照片眼含热泪,更多远道而来的游客则或俯身细看展柜旧物,或举起手机拍摄历史影像。在这里,大家默默接受着精神的滋养与洗礼。

  不久前,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收到一封来自山西太原的旅行日记,字里行间满是温暖与敬意。日记中写道:“‘小葡萄’站在《石油魂》雕像前,特意挺直腰板,学着铁人的姿势拍照。她说,要像铁人爷爷一样,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这封祖孙俩的随笔,正是铁人精神感染大众的生动缩影。

  多年来,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不仅是展示历史的场馆,更成为淬炼精神的“熔炉”。

  “每年5月到10月是参观高峰期,日接待量最高时超过2万人次。”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宣教部主任郑媛元说,今年以来,纪念馆通过多样化举措弘扬红色精神:完成中英文讲解1600余场,接待参观者超过100万人次;“石油魂”宣讲近40场,足迹遍布西藏及大庆油田塔东探区等省内13个地市;举办“清明忆先烈 缅怀寄心语”“石油工人心向党 我为祖国献石油”等大型主题活动,持续推进“听铁人讲党课 高擎旗帜立标杆”主题党课活动;“踏着铁人脚步走”红色研学之旅,吸引近万名学生参与;同步开展“云课堂”“云展览”等线上服务,让红色精神突破时空限制。

  在提升传播品质方面,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也一直在努力。今年推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系列展览,融合ai数字展项、书法艺术等多元内容,打造国内首个全景式红色精神展示体系;2025年版《永远的铁人》展览已开展20余场,先后走进井冈山、西藏、遵义、泉州等地,进一步扩大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影响力。

  “大思政直通车”教育项目正有序推进,其中“大思政直通车”已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延安革命纪念馆等近30家单位达成合作,推动思政课程从传统课堂走向实践育人新路径,让红色精神真正走出理论范畴、融入大众生活。

  如今,这座矗立在大庆的纪念馆,正以丰富的载体、鲜活的讲述,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跨越时代、浸润人心,吸引着越来越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汲取力量,红色基因在薪火相传中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沈艳茹

  实习记者 韩炜怡 胡意浛 文/摄

 
 责任编辑:李 红艳
  聚焦大庆 更多>>
·红色基因在百湖大地交融激荡
·大庆:以“法”之名礼敬“铁人”
·大庆9月起实施惠民殡葬新政
·491辆通学定制公交新学期全面运营
·“美丽中国,志愿有我”大庆版方案出炉
·大庆市档案馆让历史数据“活”起来
·致敬医者担当 弘扬职业精神
  主题活动 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