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
神经末梢
不管大事小事得事事操心、件件落实
才能赢得百姓的认可
在大庆有一位众口称赞的社区工作者
她扎根社区10年
用自己的热心、真心和耐心
换来了群众的舒心
让青春在为民服务中绽放光彩
她就是全国三八红旗手
让胡路区创业城街道创业八社区党支部书记
居委会主任崔秀楠
“郝阿姨,我和珊珊来看您来了!”
“小崔书记来了,快进屋。”
上午9点,让胡路区创业城街道创业八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崔秀楠来到居民郝春花家中走访。郝春花今年85岁,平时仅和老伴儿居住在这里,离他们最近的社区工作者成了老两口的“贴心人”,一次次上门问暖,一次次入户服务,为老人送去“家门口”的关怀。
“小崔书记”,是居民对崔秀楠从一开始延续至今的称呼。2015年,创业八社区成立,26岁的崔秀楠成为这个年轻社区的“管家”。万事开头难,当时,5名工作人员,需要服务53栋楼5000余名居民,且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40%,加上大家对于“居委会大爷大妈”的刻板印象,这些都考验着这位初来乍到的年轻社区工作者的担当与工作智慧。
“把年轻人的冲劲转化为工作中的新思路,把居民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只有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才能凝聚人心。”
崔秀楠用脚步丈量社区网格,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为了能及时解决居民诉求,她创造了“1458n”,即“有事我帮您”工作法,以党建引领,汇聚各方力量提供多元化志愿公益服务;针对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等重点群体,创新“早看窗帘晚看灯”举措,时刻关注他们的日常情况。不仅如此,崔秀楠还积极拓展活动载体,组建社区“老年大学”,让老年人在这里老有所乐;发动社区老党员、老会战等银发力量成立“圆梦爱心之家”志愿服务队,让他们在社区建设中发光发热。
10年来,崔秀楠用真诚把一件件琐碎小事办成暖心实事。信任的种子在居民心中生根发芽,“小崔书记”成了居民信赖的“自家人”。 居民吴林霞说:“小崔书记就像我的亲闺女一样。她总是耐心地听我们说话,帮助我们,从来没有烦的时候。”
基层治理不仅要解民生之忧,还要铸精神之魂。创业八社区内居住着不少参加大庆油田会战的老职工,崔秀楠动员大家组建宣讲团,带着580个创业故事进学校、进工厂;整理25卷《会战家谱》,编写6本《会战工作实录》,让宝贵的精神财富绽放新的光彩。“能把我亲身经历的创业年代故事讲给学生听,讲给居民听,讲给青年职工听,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传承下去,作为一名老会战,我非常欣慰。”居民闫财深有感触地说。
10年间,2665件民生诉求的解决记录、556个安全隐患的排除清单、335起邻里纠纷的调解档案,还有478个微心愿实现的灿烂笑颜,写下了社区服务的生动注脚;“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等一项项荣誉,映照着创业八社区居民的幸福底色。
“社区工作恰如绣花,唯有以初心为针、民情为线,在经纬交织处绣出新时代的巾帼担当,才能穿引起基层治理的‘信任之线’。”崔秀楠说:“我将坚守初心,接续努力,切实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一公里’”。
记者手记
作为记者,10年来,我多次到创业八社区采访,见证了崔秀楠的成长,也见证了社区的蜕变。在居民眼中,崔秀楠是万能的,“有事找小崔书记”已经成为大家的习惯。我想,崔秀楠之所以万能,是因为她始终用竭尽全力为居民服务来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与社区工作者的担当。这份初心与担当就藏在她凌晨三点接起的应急电话里,刻在她披星戴月的一次次走访中,写在她默默耕耘的基层治理画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