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梅在处置患者。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沈艳茹 摄
“快!快……”8月18日,救护车鸣响着急促的警笛声,飞驶到大庆油田总医院急诊医学科的门口,一架担架车在医护人员的簇拥下冲进抢救室。主任杨冬梅闻声从诊室里跑出来,跟着进了抢救室。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杨冬梅简短有力的指令,让整个抢救室马上紧张有序地运转起来。她一边指挥,一边亲自为患者进行胸外按压。“1、2、3、4——”持续按压、人工呼吸、电击除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20多分钟后,她走出抢救室,长舒一口气:“还好,救过来了……”她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转身又快步接治下一个患者。
“急诊就是这样,抢时间就是抢生命,我们得时刻准备着与死神战斗。”杨冬梅一边说一边将一块糖塞进了嘴里,“全国心肺复苏平均成功率是9.1%,我们这里能达到22%左右。做心肺复苏是个体力活儿,几轮下来身体吃不消,容易低血糖,我们的兜里都经常揣着糖。”
从医30年,杨冬梅做了24年急诊科医生。曾经在一次急救中,她坚持抢救63分钟,成功救回一名危重患者。
“每一次急救都是一场生命接力,‘不抛弃不放弃’是我们的信念。”在无数次与死神对决的战场上,杨冬梅练就了“兵贵神速”的本领。面对突发危重症,她总能在最短时间内作出最精准的评估,快速处置,对症施治。
在杨冬梅的带领下,急诊科年均接诊量10多万人,平均每天接诊约270人,在近万人的危重症中抢救成功率达到97%,成功率始终保持在省内领先水平。
然而,对于杨冬梅来说,“救命”还远远不够。
“急诊科就像是生命的‘中转站’,我们不仅要救治患者的身体,更要用心呵护他们的心灵。”这是杨冬梅经常对年轻医生说的话。她用专业、温情与担当,编织了一张张生命守护网。
5年前,一位自杀的年轻女性被送进急诊室,情况十分危急。杨冬梅一边组织抢救,一边安抚着家属的情绪。在确保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后,杨冬梅主动承担起了心理疏导工作。半个月后,患者不仅身体康复,心理状态也明显好转,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2003年非典、2009年甲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每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杨冬梅都冲锋在前。为了打造一支技术过硬、反应迅速的急诊团队,杨冬梅积极向院里争取,每年都选派骨干医生到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内顶级医院进修学习。科室每周都会开展医疗质量控制会、病例讲座,她手把手指导年轻的医护人员提高急救技能。
这些年来,杨冬梅带领团队先后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应用。急诊机械通气、床旁彩超危重病评估、深静脉穿刺等危重症救治技术的引进,让科室的诊疗能力有了大的飞跃。她全力协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的建立,实现了急危重症救治的“黄金时间”管理,心梗猝死患者的早期救治率在近两年提升至26%,位居省内前列。
在杨冬梅的理念中,多学科协作是现代急诊救治的关键路径。她积极与心内科、神经内科、外科等相关科室合作,积极推进创伤救治黄金一小时的理念,打造快速会诊、联合救治、直入手术室的绿色通道。作为大庆市急诊医学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积极调研全市急诊医学科建设,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和业务培训,推动了我市急诊医疗水平整体提升,实现了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在她的努力下,大庆油田总医院急诊医学科已发展成为省内知名的急诊急救中心,她先后获得了“省三八红旗手”“龙江最美医生”等荣誉称号。
在救治生命的赛道上,杨冬梅在全速奔跑……
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沈艳茹